作者:王学富 发布时间:2017-12-12 14:59:25 字号: 大 中 小
——孩子不是生出来的,是养出来的。
昨天去走亲戚,到了两个亲戚家,分别见到了这两家的小孩子,一个两岁,一个八岁,皆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这两个孩子既自然、自由而且自在;既沉静又伸展;有好奇心,有专注力,也不乏冒险精神;有适当的规则意识,又有表达自己的勇气。在那个八岁孩子身上,还有一种相当可贵的勤奋精神,他能够在有干扰的环境里专心完成自己的事情。
我的眼光从这两个小孩转向这两家的大人——从他们各自的父母辈再到祖父母辈——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却根本的事实:这两个孩子都是在他们好的家庭文化生态里培育出来的。
在他们各自的家庭里我看到了这样一些文化因素:
一,家庭成员和睦相处,彼此协调,互相配合,各尽其责。孩子便自然地发展出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。
二,家庭成员表达能力好,而且是富有情感、体谅与欣赏的表达方式。在这种氛围里,孩子的言语行为也生动多姿,就是人们所说的“神得很”。
三,家庭成员性情平和,有耐心,愿意倾听孩子并作出回应,孩子便自由自在地成长着。显然,他们内心有很好的安全感,神态举止才那么坦然而稳定。
四,这两个家庭都是敞开而友善的,欢迎客人来家,也鼓励孩子与客人相处和互动。这样,他们的孩子早早就有了参与群体的经验,受到来自家庭之外更丰富多样的文化的影响。
五,家庭成员会教导孩子有关人情世故的规则,但不强求孩子。比如让孩子跟客人打招呼,并欣赏孩子们的表达,让孩子自然学习接人待物。
六,当孩子有需要,他们会鼓励孩子表达,并对孩子做出深情的回应,却不娇惯孩子。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,他们会拒绝,并且说明理由。
七,他们会适当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作业,但同时会给孩子留下放松的时间,让孩子随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或者像动物一样有闲散的时光,在无所事事中玩耍。
八,他们跟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,孩子会很安恬地依靠在父母或爷爷奶奶身旁,享受一种身体接触的亲密。
九,我还有一个发现,就是这两个家庭成员中间,特别是女性,受到良好的教育,男性更加尊重女性。也有好的家庭养育的文化承传,而且会喜欢读书,至少愿意敞开学习不同的经验,乐于与人交往。他们成熟,又具有很好的关系能力,这也成为家庭生态中间一个很具有培育性的部分。总之在这样的家庭文化生态里,孩子得到了健康的培育,也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好了基础性的预备。
十,男性尊重女性,欣赏女性,女性就有更大的热情和灵活性去养育孩子。
二十年来,我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,有一个很深的感慨:孩子不是生出来的,是养出来的。当我接待一些前来求助的人,在他们面对的困难背后,我总会发现家庭文化的根源,当孩子出了问题,他所生长的家庭生态一定出了问题。那么,家庭生态里哪些因素出了问题呢?这里大略列举几条:
一,父母(父或母)脾气暴躁,这是对家庭生态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损害因素。父母脾气暴躁,孩子会感受到大量的不安全感,内心常常处于一种惶惶不安之中。孩子会过早地懂事,很乖,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,造成内心的压抑与形成心理上了过度防御。
二,面子重对家庭文化生态的损害很大,最阻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表达。面子像一块石头,会给成长中的孩子造成持续的压抑,使孩子的情感与潜能受到抑制,顾虑重重。
三,夫妻关系长期不好。这是给家庭生态造成损害的最普遍的因素。婚姻关系的稳定是维护家庭生态的核心因素,夫妻不睦对孩子成长不利,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难以享有安全、自然的心境,反而产生大量的焦虑,时时担心会发生不测。弗洛姆说的很对:孩子出了问题,常常反映的是父母的婚姻出了问题。
四,男性不尊重女性,使女性常常有压抑受挫的情绪,会削弱甚至损害女性养育孩子的动机和能力,包括跟孩子建立一种过度卷入的共生体关系,补偿自己从丈夫身上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空缺,使孩子不能适当分离去经历个体化过程,从而充分长成独立的个体。
五,女性的自我不够确认,胆怯,依赖,不成熟,自己没有基本的价值观,人云亦云。作为母亲,在孩子受到威胁时,她不能有效保护孩子,也不能对孩子的需求做出适当回应。母亲没有自我,孩子就难以长出自我,会变得过于单一、幼弱。
六,父母对孩子回应少,漠然,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孩子,这种文化因素会造成孩子过度回避、防御、退缩、自我抑制,形成极深的心理逃避机制,付出成长的代价。
七,父母欲望太强,比较心太重,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,苛求孩子完美。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,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满足父母,因而会忽略自己真实的需求,把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模仿别人、与别人竞争上面,而不太能够发展出自己的兴趣和方向,反而很累,不管做得多好,也不感到快乐,虽然被人羡慕,却没有一定的价值感。有许多孩子成了实现父母欲望的工具和满足父母面子的牺牲品。
八,父母常常威胁孩子。威胁是家庭生态中损害很大的因素,父母威胁的言行会在孩子内部日积月累,成为焦虑的种子,会在日后发展出心理的症状。
九,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,会削弱孩子自主的意识和能力。
十, 父母的个性偏执,固执,自以为是,强求,会压抑孩子的认知发展,让孩子陷入一种低认知状态,自我发展受到压抑和限制。
十一,父母疑心重,对他人,对社会持有各种猜疑倾向,使孩子很难发展对他人的基本信任,会影响孩子的基本人际关系。
十二,父母常常有偏见,比如说对孩子说,“你不好好学习,将来扫马路”;“穷人太懒”;“要跟成绩好的孩子玩”,“某某的父母是卖菜的”,“某某父母是离异的”,类似这些偏见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人格形成。
整体来讲,不好的家庭生态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封闭体,表明家庭成员缺少文化更新的意识。症状便是一种陷入文化封闭和文化停滞的状态,而直面取向的心理咨询,便是帮助个体去更新他的文化,也帮助家庭去更新其文化,从而达到疗愈。我提出一个家庭生态的概念,就是提醒每个人去关注自己的文化,以及个人背后的家庭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