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面新闻

一个文化辨识的视角:内卷

浏览量:1292

来源:chinancc.net 作者:直面心理 发布时间:2021-08-17 17:10:45 字号:

aef6dafe0ee742bf1c915720667150b.png


 整理者 | Jessica

文字来源 | 王学富新课,“文化辨识者第二阶段逐字稿



图片


今天讲东西,我先讲一段,介绍一个视角,也可以是观看我们文化的一个视角。是现在人们用的很多的一个词,我把它选取出来,作为我们文化辨识的一个视角。根据你们对当今流行词汇的了解程度,你们选一个词作为视角,它用得非常广泛。

这个词叫内卷

01
内卷:文化辨识的视角

为什么我把内卷这个词用来观看一个文化。我甚至想,一个文化,它具备的品质,意义,价值是怎么样的,我们就看它到底是进化的,还是内卷的。

如果是朝外延展的,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是进化的,更新的,培育的,开启的,有效的。如果是朝内收缩的,损害性的,挤压的,无效的,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内卷。

这个词来自英文翻译。“volution”是旋转,如果在前面加e-,那就是evolution(进化),如果在前面加in-,就是involution(内卷)。为什么我选择这个词?我想起鲁迅在五四时期,开始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价值评估。鲁迅发现,中国的国民性格出现了问题。事实上,如果从内卷这个视角来看,形成国民性格是一个结果。性格是慢慢地形成的。个体从最开始受到文化的影响,后来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出回应,不管是思维的,情感的,行为的,认知的回应,然后形成方式,习惯,心理模式,继而形成性格。鲁迅当年批评的东西,也是慢慢的由文化,以及人们对文化做出回应,不断形成的。当时鲁迅谈到国民性格的时候,用了一个词,比我们现在用内卷更厉害。谈到文化对人的损害的时候,鲁迅用了一个非常极端的词,出现在《狂人日记》里面,叫“吃人”。我们的历史从很早以来,从古至今,一直摆着一个宴席,叫“吃人”的宴席。内卷说得比较客气一点,是一种对人的损耗,其实也是吃人。它慢慢就把人吃掉了,人就成了牺牲品。这种内卷文化,它对人是压抑的,不尊重的,使人活不出自己来。

src=http___nimg.ws.126.net__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1%2F0417%2F7fd99312j00qrosf4002kc000xc00isc.jpg&thumbnail=65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&refer=http___nimg.ws.126.jpg


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卷文化,其实就是一种新的 “吃人”。内卷文化对人是压抑的,不尊重的,使人逃避,使人活不出自己来。鲁迅当时称之为国民性里面有一种“精神逃避”。国民性里最根本的一个性格叫回避,就是文化内卷的结果。

02
文化内卷

文化内卷是什么呢?就是长期的专制和战乱,不管是朝代更替的战乱,饥荒,还是遭受其他民族的侵略,这都是内卷。专制的压抑是内卷,战争和屠戮造成内卷。最后就导致人的心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逃避。这种逃避的另外一面,其实也带着一种非常根本的动机:如何才能够活下来?因为在活在一个非常难的境况里,人所求就是能够活下来,不求活成一个人,哪怕成为一只狗,能够活下来也是可以的。所以过去有个说法叫 “宁为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。” 如果生逢乱世,做一个人太不容易了,就类似在文革时期,日本侵略时期,在更久远的年代,战乱时期,饥荒时期,改朝换代的屠杀,北方民族的杀戮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宁愿做一只狗活下来,也不愿做一个人。我们文化里有个说法:好死不如赖活。哪怕胡乱地活,很惨地活下来,也要活。这就是内卷的文化达到了一种极致造成的生存主义。人回避人生,回避现实,不断妥协,不想做任何的改变,只求稳,只求安全,只求活下来。

在我写的一本书《直面者说》里面,有一个图示,我画了两张图。一个图是内卷的图,是一个箭头从外朝内走的图,一直内缩到圆中心。另外一个图是直面,从内向外延展。这两个图来演示的是内卷和直面。我们上这个课,把它称之为 “文化辨识者 ”。我们要辨识什么?我们要辨识哪些文化因素是内卷性质的,压抑人性的,逃避的,损害性的因素,哪些是带有直面性质的因素,进步的,更新的,成长的,维护人性的因素。也就是说,在我们文化中,我们能够辨识内卷性质和直面性质的因素。有时候我们要理解一个东西,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视角,这个视角就会帮助我们去判断,去理解,去选择,去做决定。

640.png


03
内卷的性质

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就是内卷。它介绍了内卷的性质,它的名字是《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》。这个就跟当年鲁迅感受到中国是 “一个无声的中国”,就跟瞿秋白当年形容鲁迅发出的声音是 “广袤荒漠的呼喊”,他发出声音后,面对的是一大片空旷的沙漠,没有任何回声。鲁迅在《呐喊》自序中写到:“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,是自此以后的事。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;后来想,凡有一人的主张,得了赞和,是促其前进的,得了反对,是促其奋斗的,独有叫喊于生人中,而生人并无反应,既非赞同,也无反对,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,无可措手的了,这是怎样的悲哀呵,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。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,如大毒蛇,缠住了我的灵魂了。” 这就是鲁迅当时面对无声的社会,感到一种的悲哀。然后他就在北京的绍兴会馆,开始抄一抄古碑,读一读野史,读一读文人写的旧笔记,就这样聊以打发时光。鲁迅在《呐喊》自序中继续写到:“

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(指钱玄同),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,脱下长衫,对面坐下了,因为怕狗,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。

“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?” 有一夜,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,发了研究的质问了。

“没有什么用。”

“那么,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?”

“没有什么意思。”

“我想,你可以做点文章......"


我懂得他的意思了,他们正办《新青年》,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,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,我想,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,但是说:


 “假如一间铁屋子, 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现在你大嚷起来,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 对得起他们么?”


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



内卷(involution),与之对应的是(evolution),即进化。内卷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于向内绕圈。即前面那篇文章所说,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。我们的生活是在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?还是我们在消耗着?

04
内卷是一种症状

我讲课总有一个新的角度,或者是一个观点。从哪里出发呢?就是从症状出发。症状其实是一种内卷,就是个体选择了过一种内卷的生活。症状常常就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,不断重复着相同的事情。没有突破,没有出路,就在一个封闭起来的小圈里兜圈子。所以说内卷就是一种症状。当我们的文化成为内卷性的文化,其中充满着内卷性质的因素,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化病了,就像个体陷入症状一样。比如说,内卷中有许多低水平、重复性的工作,症状就是没有意义的重复,一种强迫性的重复。症状还常常包含一种情形:对每一个细节都过度在意。其实这个细节是没有意义的。所以说,症状者常常就在一个地方兜圈子,在细节上反复纠结,试图挖掘出每一个细节里的意味,不愿意去接受一个整体的,根本的意义。从精挑细琢里面挑出细节,事实是白费功夫。只要他们不向外扩展,他们在内部进行着重复性的劳动,这就是内卷。




文化辨识者第三阶段


8月31日,与你相约



下一篇:2025年直面迎新会来啦!! 上一篇:直面读书会:孙闻老师带你读《直面者说》和《为受伤的心灵唱一首歌》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