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者是谁

浏览量:1591

来源:chinancc.net 作者:王学富 发布时间:2017-12-15 16:22:46 字号:


智者12312123.png救了动物王国的故事
 
我常常讲述下面这个故事,它是一个原型:

一只兔子在芒果树下睡觉,有一颗芒果落下来,发出一声响,把兔子从睡梦中惊醒了,它以为世界末日来了,跳起来撒腿就跑。其他兔子看到,就问它:“你为什么跑这么快?”兔子告诉它们:“世界末日来了。”兔子们听说是世界末日来了,也跟着奔逃。后来,动物王国的动物听说世界末日来了,一个一个都加入了狂奔。智者看到动物狂奔不已,就上前询问最后一个加入飞奔的动物:为什么要如此奔跑?智者被告知:“世界末日来了。”智者心里想:世界并没有到穷途末路,如果动物们这样惊慌失措地狂奔下去,反而会导致自己的毁灭。于是,智者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去追问:“是谁告诉你世界末日来了?”最后追到那只最早传出谣言的兔子。智者问它:“当你以为世界末日来了的时候,你身在何处?在做什么?”那只兔子告诉智者:“我在一棵芒果树下睡觉。”智者一听,心里便明白了,说:“可能是树上有芒果落下来,你受到惊吓,便以为世界末日来了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,是不是这么一回事。”于是,智者就带着动物王国的动物们来到兔子睡觉的那颗芒果树下,果然在那里发现一只落下来的芒果。大家才这明白:“世界末日”原来是一只“芒果”。
就这样,智者救了动物王国。
 
“芒果”是怎样变成“世界末日”的?
 
这个寓言跟我的工作相关。我每天接待人,跟他们交谈,人们称之为心理咨询。心理咨询是怎么进行的呢?那情形如寓言所描述的:前来咨询的人们,一个接着一个从生活场中奔逃而来,跟我在咨询室里“相遇”。看着他们惊魂未定的样子,我问他们:“发生了什么事?”他们告诉我:“世界末日来了。”当然,这不是他们的原话。但从象征的意义上看,他们是被各种各样的“世界末日”追赶着,跑到我这里来——有人说:我完了,因为我不停吞咽口水,几年来都控制不住。有人说:我总是担心窗外雨滴的声音,以至于我根本无法集中心思学习。有人说:我害怕出门会踩上钉子,得了破伤风,因此不敢出门。有人说:我完了,因为我胖。有人说:因为脱发,我都不想活了。有人说:我天天都担心楼上有人扔易拉罐。有人说:我害怕走在路上,天上会落下一块陨石,正好砸在我头上……

面对这一个个来访者,我作为咨询师,所思所想有点像寓言中的智者:世界还没有到穷途末路,吞咽口水不会完了(不咽口水才完了呢),窗外雨滴声也不是完了(天不再下雨我们才完了呢),出门万一踩上钉子也不等于完了(躲在家里不出门才让自己完了),还有胖、脱发、易拉罐、陨石,所有这些都不是世界末日。“世界末日”本是虚幻的,但他们信以为真。他们长期为之担心,用这些吓唬自己,每天惶惶不可终日,长期奔逃不已。咨询师不仅要止住他们的奔逃,还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,如同寓言中的智者,去陪伴当事人,跟他们一起走回到生活中去,找到他们的“芒果”,让他们发现,原来“世界末日”不过是一只“芒果”。

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当事人前来寻求咨询,大多想得到一个方法,而且急不可待——他们问:怎样可以解决吞咽口水的问题?怎样不受雨滴干扰?怎样保证出门不踩上钉子?怎样证明陨石不会落下来?如此等等。但我知道,即使我能找到办法,对他们也无济于事。即使我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到这一切,也不能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。何况根本没有这样的方法,何况他们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。问题不在这里。

我们知道,在臆想的“世界末日”的背后,一定有生活中的“芒果”,但我并不急着把真相告诉他们。真相常常太简单,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、无法接受。心理咨询不是简单地说出真相,而是跟当事人建立关系,跟他们一起探索,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发现真相,从而获得觉察。因此,像故事中的智者一样,我问当事人一些问题,譬如:为什么你觉得吞咽口水(窗外雨滴声、踩上钉子……)这么可怕?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?产生这个感觉的时候,你在哪里?发生了什么?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当事人沿着奔逃而来的路往回走,走进生活,去探索问题的起因,去了解自己的内心,去经历一个从假象(“世界末日”)到真相(“芒果”)的过程,直到发现:“世界末日”原来是一只“芒果”!

发现了“芒果”,并不是最后的结果。“芒果”不过是发生的事件,是症状的诱因,在直面心理学看来,症状的真正根源,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件,而是我们内心里贮存的恐惧。“芒果”(事件)变成“世界末日”(症状),不是生活层面上的前因后果,而是心理转化的结果。

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恐惧源,它的贮量有大有小,因人而异。在有些人那里,它是适度的,在另一些人那里则是过度的。这个恐惧源里有本能的恐惧,也有人生成长过程中遭受威胁、伤害所造成的恐惧,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恐惧。

每个人的内心还有一个逃避机制,其功用是帮助人逃避生活艰难,逃避让他们感到害怕和不舒服的东西,而且,它还会制造一些理由,让人逃避得心安理得。但这个逃避机制的运作往往不被人意识到,因为它是潜意识的行为。当一个人获得了一定的自我觉察,他会有意识地选择直面,而不是逃避。

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太多的威胁与伤害,他内心里会积累过度的恐惧,从而形成极深的不安全感;这种过度的不安全感会激发过度的逃避,最终形成症状。简单地说,症状是逃避的理由。

我们大概可以这样描述症状形成的过程:一个人内心的恐惧贮量太大,他会觉得生活环境充满威胁,内心里总是惶惶不安。当某时某地,他遇到突发事件的刺激,他内心的恐惧就会做出反应,从而激发出过度的逃避行为。他一路逃避下来,并且不断用理由来强化这种逃避,就形成了症状。这个转化,正如寓言所述,发生在这样一个时刻:一颗芒果从树上落下来,发出的声音刺激了兔子内心的恐惧源,让它感到极度的恐惧,兔子立刻调用他的心理逃避机制,把“芒果”加工成“世界末日”,继而开始狂奔,以为自己在逃避“世界末日”,其实是在奔向自己的末日。

同样,当我的求助者向我报告他们害怕的东西——咽口水、雨滴声、钉子、胖、差两分、掉头发、易拉罐、陨石等——我却透过这些症状,看到他们内部长期积聚的恐惧源,看到沉淀在潜意识里的不安全感,看到他们在现实环境风声鹤唳、草木皆兵的感受,看到他们在怎样用自己臆造出来的各样假象,把自己吓得心惊肉跳,然后慌不择路地奔逃不已——他们自以为是在逃避“世界末日”,岂不知自己正在奔向“世界末日”。
 
你在关注什么?
 
透过症状,我还看到当事人生活中的经验,成长中的伤害,及其他对回避生活的态度。面对生活中的问题,他们像鸵鸟把头扎进沙堆,以为看不见问题,问题就不存在了,就可以不为之烦神了。他们害怕问题,只想回避它们,却不面对它们,这样一来,他们就把生活的问题转移到自己的内心,使之变成了心理的问题。荣格说:“神经症是合理受苦的替代品。”当人们总是逃避生活中的合理受苦,他们可能会陷入内心中症状的苦。合理受苦就是一个人为了成长而必须受的苦,因为受这些苦,人获得了成长,但是,为症状而受的苦,却是无意义的苦,因为症状的本质是逃避生活,逃避成长。当人们避开了现实中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,他们让自己陷入虚幻的恐惧之中,他们为了战胜恐惧的努力就失掉了真正的方向。“咽口水”、“雨滴”、“钉子”、“胖”、“掉头发”、“易拉罐”、“陨石”,这些不过是当事人回避掉的人生问题的替代品,是潜意识中的逃避机制为他们制造出来的理由。只是他们无法料到,这些“替代品”或“理由”并不能帮助他们解脱心理痛苦,甚至使他们试图摆脱痛苦的努力成了捕风捉影。

了解症状,实施治疗,很关键的两点是:你在关注什么?你在哪里用力?具体一点说,你是关注真实,还是关注虚幻?你的力量是用于真实的领域,还是用在虚幻的领域?生活是真实的,症状是虚幻的。关注生活,才会有所收获;关注症状,如同在野草上施肥。当一个人敢于面对生活,尽力承担生活的艰难,解决人生的问题,他获得了成长;当一个人习惯于回避生活,把各种问题搁置一边,让它们不断累积,以致积重难返,他发展出症状。症状是生活困难的替代品,是问题的象征,而不是问题本身。许多当事人坚持认为,只要消除了症状,什么问题都没有了,他们从此以后就可以轻松、快乐了。但症状是从问题成堆的地方长出来的,如同垃圾堆上发出的臭味,如果不去处理积累起来的一大堆问题,症状就会持续存在,如同垃圾的臭味不会消失。同样,心理治疗不是单向地、表层面地去处理外显的症状,那只是治表不治里。真正的治疗,是协助当事人回到他的生活中去,切切实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,因为症状的根源在那里。要让当事人做到这一点,需要让他学会关注生活,处理长期逃避的问题,不管多么麻烦,都必须去面对,都必须着手解决它们。当这些问题得到处理,症状就失掉了根基,自行减轻、消解。这种方式,对当事人来说叫成长,对治疗者来说,叫釜底抽薪。

有俗话说,尸体在哪里,鹰就在哪里。意思是说,你关注什么,你就会去做什么,然后你就会成为什么。咽口水之所以成为症状,是因为当事人长期盯着它不放,并且一直在这个上面用力,把生活中的其他问题置于一边不管不顾,坚持关注咽口水,全力去解决咽口水,乐之不疲,不离不弃,一边为之担心与焦虑,想一下子除掉它,一边又害怕失去它,甚至极力保护它,因为没有了症状,他就必须去面对成长的艰难,而他本来就是害怕成长的艰难而逃到症状里来的,于是,当事人一直在冲突里。关注雨滴声也如此。因为关注症状,不能在适当的地方合理用力,当事人只能让自己的生活长期受到症状的干扰和破坏。其他的关注如,害怕出门踩到钉子,害怕体胖,害怕脱发,害怕天下落下陨石,都是这样一种强迫性的关注。结果是,这些关注症状的人,就生活在症状里,就成了带着症状的人,成了患者或病人。

我想到一个故事:有一个人低着头走路,一天,他在地上捡到一个硬币,从此之后,他每天都低着头走路,眼睛扫视地上的各个角落,为的是找到硬币或其他什么。他一生都这样低着头走路,拾捡地上的东西。最后他老了,死了,人们发现,他的房子里堆满了硬币、铁钉子、铁丝头、螺丝帽、短绳头……人们就用多少枚硬币,多少根铁钉子,多少根铁丝头,多少根螺丝帽,多少根短绳头来描述这个人。

我对求助者说:现在来看看,你在关注什么?如果继续关注下去,五年之后,十年之后,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?你自己会成为什么?你会怎样描述自己?你每天低着头走路,为自己找来了咽口水、雨滴声、踩钉子、易拉罐、胖、脱发、陨石,你天天关注它们,把生活中值得努力的东西放在一边,不想去成长,只是抱着症状不放,让症状挤满了你的生命,症状就成了你的生活,就成了你自己。当你老了,回顾一生,你可以这样描述自己:十年怕咽口水,十五年怕踩上钉子,二十年怕陨石落下来……你不知道,或者,到了那里,即使知道了也悔之不及——原来你害怕的这些东西是一个个假象。
 
谁是智者?
 
在人类文化里,在人性里,有一种很深的恐惧与逃避倾向,症状的内在根由便是:过度的恐惧导致过度的逃避。如果我们陷入逃避之中,我们其实在逃避真实的自我,逃避生活的真相,最终逃避生活本身。当我们逃避自我,我们成了病人;当我们逃避生活,症状就成了我们的生活。

直面的治疗,是跟当事人一起去探索和发现症状背后那些被逃避掉的东西,这些东西可能正是我们生活的根本,因为被回避掉了,它们反而在暗中成了症状。例如,我们不愿面对自己的有限,采用一切方式去回避它,掩盖它。结果是,它在暗中变成一种我们难以觉察的死亡焦虑,它采用了症状的形式来控制我们,让我们的行为看似逃避死亡,却是奔向死亡,但我们自己却不明白。如果要我选择一个词来描述症状的本质,我选择“逃避”;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治疗的本质,我选择“直面”。当一个人能够直面,他就会觉察到:不是世界末日来了,而是一颗芒果从树上落下来了。当一个人能够觉察,他就成了智者。智者不只是佛祖,不只是耶稣,不只是治疗师,智者也是当事人自己。智者是居住在潜意识里的智慧老人(荣格的说法),是机体深处的智慧自我(罗杰斯的说法),是人内心的医生(希波克拉底的说法)。我们可以说,每个人内部都有这样一个智者。当一个人狂奔的时候,是他内心的“病人”在狂奔,而他内心的“智者”睡着了。直面的医治,就是唤醒当事人内在的智者。当智者醒来,发现了世界的真相,发现了恐惧的根源,便开始重新选择——不再逃避,而是直面。

下面是直面的治疗师给求助者布置的一篇作业:

一、阅读并理解“智者救了动物王国”这个寓言。

二、阅读以下的阐释,跟你的理解作对照。

这个寓言故事是一个原型。原型故事是描述人类行为和生存状态的一种最单纯的模式,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阐释自己的生活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个关于“逃避与直面”的故事,具有丰富的医治与成长的意义。

1、发现你的芒果:兔子被芒果落地的声音吓坏了,产生“世界末日来临”的感觉。这是一面镜子,可以鉴照你自己在怎样体验生活。例如,考试的失败、老师的批评、上司的不满给你带来的感觉是什么?是世界末日吗?如果是,这时你就成了一只惊慌失措、落荒而逃的兔子,奔逃在自己的迷妄里。你现在得停下来,回过头看一看,你到底在逃避什么?是芒果,还是世界末日?如果是世界末日,你需要把“世界末日”还原于“芒果”。

2、觉察你的行为:恐惧是正常的,逃生是合理的,但是,过度而虚幻的恐惧激发的是背道而驰的奔逃,亦即,一个人以为自己在逃避世界末日,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奔向自己的末路。

3、了解恐惧的性质:恐惧是传染的,正如故事中所描述的,“世界末日”的恐惧从一只兔子传染给一些兔子,再传到鹿,最后传染了整个动物王国中的动物。这种现象叫“群体恐惧”。人被恐惧感染之后,更容易受支配和被控制。对个体是这样,群体也是这样。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陷入极度而莫名的恐惧,他们会变得甘愿受控制,自愿放弃自己,把自己交给控制者,这样一来,控制者就从群体里获取了巨大的能量。在直面心理学看来,控制者可以是一种症状,它的力量是当事人赋予的;控制者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,因为我们害怕他,它就有力量控制我们;控制者也可以是某种势力,为了达到控制群体的目的,他们会先行制造一种恐惧,把它散布于人群里,让所有的人受到感染,然后出来控制这个群体。这是历来所有控制者的秘密武器,也是症状的秘密武器。现在你了解了这个本质,就不要再继续狂奔了,就可以回头了,你会看到,“世界末日”不过是树上落下来的一只芒果,一只芒果而已。它本身并不具备毁灭你的能量,除非赋予它能量,让它毁灭你。

三、把这个故事套入你的生活的某一个场景之中,问自己一些问题:我在逃避什么?我为什么而逃?在逃往何处?我是否可以在逃避的途中做一个停留,让自己弄明白……?

 


下一篇:治疗师的文化敏感 上一篇:直面心理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