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2222333.png
 
韩国专门心理治疗院的院长沈相权博士在一次演讲中说到,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治疗师,他需要去寻找三个“人”。他要寻找的第一个“人”是心理学教授,可以跟他学习各家各派的理论方法。他要寻找的第二个“人”是督导师,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具体的督导,如何把理论方法用于具体的实践。他要寻找的第三个“人”是治疗师,也就是说,要成为一个治疗师,他自己首先需要接受心理治疗。在我看来,他寻找的这三个“人”所教他的一切,都是为了让他更好地跟一个“人”相遇——这个“人”就是他的求助者。

心理咨询是人与人的相遇,生命与生命的相遇。怎样看人,是心理咨询的一个根本问题。一个咨询师或治疗师对人的看法,直接影响他对求助者的态度,因而影响他跟求助者建立的关系,也进而影响他的咨询或治疗效果。在我们的训练课程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,就是探讨咨询师对人的看法;具体来说,就是在咨询师眼中,求助者是怎样的人?

以下是接受直面培训的学员提出的一些看法:

一、他们是值得尊重和信任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对求助者的尊重与信任,是心理咨询的基础,这种态度本身就有医治的力量。因为,有了好的态度,才会建立好的关系,才会产生医治的效果。因此,心理咨询可以说是态度的医治,也可以说是关系的医治。

二、他们是暂时有问题没有解开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暂时遇到问题而没有解开,本来是人的常态,而不是“异常”或“变态”。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,但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;这独特也包括,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可能比较弱,但在另一个方面可能比较强,只是他们暂时看不到这一点,反而会苛求自己完美,求之不得,就转而贬损自己,觉得自己无能。但是,当他们意识到人不是完美的,问题是人生的一部分,再回头来重新看自己和自己的问题,他们就会发现,问题有一半解开了,另一半接受了。

三、他们是看不清自己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促成当事人获得觉察,包括他的自我觉察。一个人看不清自己,是因为生活中有各样的遮蔽,有时候遮蔽太深,就形成了心理的困难。心理障碍本身就是一种遮蔽,而心理咨询的任务,可以说是帮助求助者移开遮蔽,让他获得真正的觉察。

四、他们是缺乏爱的能力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可能因为没有得到恰当的爱,甚至在关系中遭到各样的伤害,以至于他不知道如何去爱,也不敢接受爱。一个人前来寻求心理咨询,在他的问题背后可能有一种潜隐的期盼:想找到被爱的感觉。当他在这种新型的关系里经历了适当的爱,他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发展出爱的能力,能够爱,也能够接受爱。

五、他们是迷途中的英雄。在咨询师看来,每个人生来都是一个英雄,这就是他独特的自己。在圣经里说,每个人内部都有上帝的形像;在马斯洛、罗杰斯等看来,人的内部有机体的智慧。但是,在人生旅途中有各种迷津,成长环境中有各样的伤害,这些经验可能让一个人变得不敢确认自己,给自己加上层层防御,这时他就迷失了,躲藏起来了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,心理咨询就是呼唤英雄从迷失的地方归来,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直面自己和生活,如同米开朗琪罗敲击石头呼唤大卫,如同鲁迅敲打铁屋子呼唤在里面沉睡的人们。

六、他们是过于敏感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敏感让一个人对人、对己、对事物、对环境有更加细微的觉察与体验,包括生活的阴影与光亮,内心的痛苦与快乐,生命的阻碍与资源。敏感可能滋生神经症,也可能激发创造力,关键在于,一个人在怎样看待他的敏感,怎样使用他的敏感。神经症的方式是:一个人只去关注并且反复体验阴影、痛苦、阻碍,把自己所有的精力用于避开它们,消除它们,因为达不到这个目的,他反而让自己陷入神经症。创造性的方式是:一个人尽情享用光亮、快乐和资源,同时接受阴影、痛苦和阻碍,并且允许它们二者同时存在,彼此激荡,相反相成,产生更大的生命动力,他便充分使用这种动力,创造自己的生活。

七、他们是勇敢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求助者前来寻求咨询,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行为,这表明,有一群这样的人,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,为了过更好的生活,在进行一场冒险。在冒险的旅程中,他们可能接通生命成长的有效资源,让自己在经历受苦之后,最终成为胜利者。

八、他们是人际关系出现困难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许多类型的心理困难总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困难。考察心理困难的根源,我们总会发现关系的伤害。当事人曾经在关系中受伤,以至于不知道如何跟人建立合宜的关系,反而发展出损害性的关系,给自己造成进一步的挫伤。我们称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的医治,也是说,这是一种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成长性的关系,目的是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关系的能力。
九、他们是有自我意识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自我意识是成长的基础。求助者是有自我意识的人,只是,他的自我意识显得过于狭窄。他意识到自己有问题,因此前来求助,但他忽视了自身的力量和生活的资源,因此需要帮助。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助人方式,很重要的一个工作,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的力量及其生活的资源,并且与之接通。

十、他们是陷入患者角色而不能自拔的人。在咨询师看来,人类从一开初就开始观察、探索和了解自己,因此,在各种文化里,都贮存着许多对心理活动的宝贵的观察和发现。人们又对这些观察与发现进行总结,渐渐发展成为系统化的描述,包括把心理异常行为辑录成集,如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(DSM)。但是,这里也同时出现了这一种负面的情况:过度的诊断倾向,表现为用“病”的眼光看人,用固定化的病理词汇来套人的行为,忽略生命的整体性,只从单一的层面上看人,把生命看作是“病的载体”,以至于“只见病,不见人”。这种标签化的诊断模式,会让当事人陷入“患者角色”而不能自拔。真正的心理治疗,是成长性的。成长性的治疗,相信人具有成长的渴望与力量,并且帮助他们去发现、确认、充分使用生命的潜能,突破“病”的阻碍,坚持成长,成为自己。

还有更多的讨论,这里不一一详述。
 
 
任何一家心理治疗学派都无法回避对人的基本看法,相反,正在基于对人的基本看法,各家各派对心理问题的根源有自己的理解,并且各自提出具体治疗策略。

精神分析治疗学派认为,人受潜意识的操纵,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有真正的觉察,因此,人的生活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,而是受到一种很深的盲力的驱动,这是症状的根源。在精神分析看来,治疗就是通过精神分析师的分析,让“病人”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动机,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。精神分析具有原创的意义,包括对潜意识的创导性的假设,以及在治疗经验中累积起来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洞察,为心理治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。行为主义治疗体系是从实验室里发展出来的,行为主义治疗师从动物实验的角度观察和推论人性,认为人跟动物一样受制于环境,环境因素的刺激导致相应的行为反应;所谓症状,就是人受到负面环境条件的刺激,从而习得了某种不良行为。因此,行为主义治疗就是重新建立刺激条件(人为的),以期在“病人”身上塑造新的行为反应模式。行为主义治疗发展出许多有利于人的行为改变的方法。但是,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批评,如马斯洛说,在精神分析治疗师的眼中,人都是“病态的人”,在行为主义治疗师的眼中,人不过是“大一些的白鼠”,或受制于潜意识,或受制于环境。他们用一大推“病态”的词汇描绘人,却看不到人身上那些积极、伟大的精神品质。

在人本主义治疗师的眼中,人是良善的,积极的,理性的,负责任的,有合作精神的,有选择能力的。如在马斯洛和罗杰斯看来,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最基本的统御生命活动的内在驱动力,称为“实现趋向”,只要有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,一个人就会获得成长,不断实现自己的潜能。心理问题的根源是,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阻碍了人的实现趋向,例如,不良的社会评价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自我概念,使他在适应环境方面产生困难。而人本主义治疗,可以用当事人中心疗法来概括,就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、真诚、同理、接纳等态度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,让当事人在其中自由表现自己,渐渐发现自己,确认自己,并且越来越敢于活出真实的自己。

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,人性有积极的方面,也有阴影,即人性有善有恶。在弗兰克尔眼中,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但并不被这些条件所决定,人有意志自由,有自由采取某种立场和选择某种态度的能力,治疗就是帮助当事人发现和发挥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。在罗洛·梅、布根塔尔看来,人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,而存在治疗强调跟当事人建立“在生命深处相遇”的关系,促成当事人作出自我反思,获得自我觉察,充分体验自己的生活,获得存在的勇气,作出选择,承担责任,发现生命的意义,创造自己的存在和本质。

认知行为治疗学派,包括理性—情绪疗法,认为人性既有理性思考的潜能,也有扭曲思考的可能,情绪困扰缘自人的不合理思考,而心理治疗就是帮助当事人建立理性思考的习惯,使他过上理性的、快乐的生活。

现实疗法认为人有基本心理需求,如爱与被爱的需求、价值感的需求等,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,当人使用不适当的满足需求方式,便导致了心理困难,而心理咨询就是教会人们用负责任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。

其他还有许多类型的心理治疗派别,都各有自己的人观。
 
 
时至今日,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正在中国文化背景里广泛发生和发展,渐渐开始有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结合自己的经验,吸收本民族文化的资源,包括其中对人的基本观察与观念,发展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方法。例如,直面心理学方法里反映了我们对人的基本看法,而这种看法,既来自我在中国文化背景中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,也来自我们自身文化的启发,如鲁迅思想的启发。我们对人的看法是:逃避与直面是人性里的基本倾向,心理困难的根源是人过度选择了逃避,而生命成长的条件是人敢于选择直面。直面治疗的目标,就是鲁迅所追求的“立人”,即让一个人通过直面的路,活出自己,活出“人”的价值与尊严。

在直面治疗师的眼中,求助者是这样的“人”:

直面治疗师相信,一个人本来有价值,却看不到自己的价值,是因为他的价值感受到了损害,以至于他看不起自己。在我的咨询中,有求助者把自己描述为“一只臭虫”、“一摊垃圾”、“一只蛆”,这说明他们的内在价值感被严重损伤了。但直面治疗师尊重任何一位来访者的价值,帮助他去发现自己的价值,维护和提高他的价值感。我们认为,来访者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长得好看或不看好,有钱或没有钱,有怎样的社会地位,对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,从根本而言,来访者的价值取决于他是一个人这个事实,而且,他不只是一个生物的事实,还是一个精神存在的事实,这个事实背后还有我们无法测透的神秘甚至神圣的渊源。简言之,他作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、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存在。

直面治疗师相信,一个人是不完美的,但他却是独特的,虽然他的独特性受到某些压制,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出来,甚至他害怕表现自己的独特性,害怕流露真实的想法,出于防御,他总是戴着面具。或者,出于安全的考虑,他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态度,总是看别人的眼色行事,他掩藏自己的独特之处,想把自己隐藏在大众之中,要像所有的人一样。当他试图这样做的时候,他给自己造成了内在的冲突,因为在他的内部,他无法抹煞那种成长的、成为自己的需求。他越是在现实中削弱自己,内心里冲突就是剧烈。这时,当事人就在“病”中。所谓“病”,本质地说,就是一个人活不出自己而陷入的冲突与挣扎的状态。直面治疗的目的,就是帮助一个人确认自己的独特性,接纳自己的独特性,活出一个尊贵的、不可取代的自我。

直面治疗师相信,生命的本质是成长,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,但成长不易,成为自己更难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一方面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阻碍,另一方面,他的内心在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:是直面还是逃避?症状反映,现实的阻碍与内心的逃避造成了成长的停滞,甚至使一个人发展出一种“逃避成长”的生活风格。而直面的治疗,就是在当事人的环境里创造成长的条件,协助其增强直面的能力,从而穿越生活的各种艰难,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选择,坚持成长,一步一步实现自己。我们相信,人不被童年经验、生活变故、自身条件等因素注定,因此我们反对给当事人病理标签(虽然诊断是有必要的),因为“权威”的标签会给把当事人的问题“固定”下来,甚至导致他的“注定感”,而这是成长的最大阻碍。症状是个体成长中的阻碍因素,可以被移去,被掀开,被取消,这时候成长就发生了,就实现了。

直面治疗师相信,人有成长、成为自己的渴望,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但在症状里,我们却看到,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,在面对问题时总是采取逃避责任的态度和行为。但这不是人的本质,却是人违背了自己的本质的表现。成长才是人的本质。直面的治疗,就是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本质,发展责任的能力,从而在生活的境遇中选择直面,而不是选择逃避。

直面治疗师相信,人性不是完全的黑暗与败坏,人性里有良知与良善。虽然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因素的损伤和破坏,以至于他的内心处于被遮蔽的状态,但是,只要有机会,良知与良善总会露出掩不住的光亮。直面的治疗,就是帮助当事人移开遮蔽物,让良知和良善的光露出来。

直面治疗师相信,症状是一种遮蔽,但人会坚持成长。求助者是这样的人:他们虽然受取遮蔽,却在为过真正的生活,为活出真正的自我而在坚持探索和抗争。直面治疗的本质,是推动当事人穿越生活的艰难与精神的屏障,不再在虚幻的症状里挣扎,而是走到真实的生活中去,在那里投身于成长性的战斗。

直面的治疗师所做的一切,皆是出于一颗医治的心。直面的医治者,了解人生的各种经验,看到成长中的各种伤害,知道伤害在怎样阻碍生命的成长,让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,也体谅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的痛苦。因此,只要发现一个空间,看到一点可能,直面的医治就会在那里努力工作,让成长发生,帮助一个人长成自己,把症状的痛苦变成成长的欣愉。这时,直面的医治者的内心里就充满了安慰,就如同“那流泪出去撒种的,最终抱着禾捆归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