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学富 发布时间:2018-01-10 16:18:18 字号: 大 中 小
这天,叶来跟我谈话。
叶是一位高中生。
她生活在一个可以称为“极端主义”的文化环境里,这里,几乎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:考上大学,一切都好了;考不上大学,一切都完了。这叫两极化思维,它的特点是:非此即彼。
但是,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。每个人都相信,没有人去认真想:这是不是真的?
我有时想,为什么在中国,一个一个的时代,都是如此,都会流行这样一种完全一样的东西:似乎是,每个人都在用同一个头脑思考问题。
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我发现,是恐惧。
有一种很深的恐惧,四处蔓延,让人不由不这样想。一个人这样想,其他人就跟着这样想。
在叶的学校里,学生们没有权利悠闲,包括上厕所的路上,如果走得慢一点,都会受到老师的责备或嘲讽,同学也会感到怪异:都什么时候了,你还迈着个四方步走路,快点,跑!
这就难怪,叶当初到我这里来谈话的时候,感到很紧张。她的自我是分化的,分向两极,要么进清华北大,要么就死掉。时而,她拚命学习,一分钟都容不得耽误,否则就内疚;时而,她把自己累垮了,陷入完全放弃的状态,躺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做了,如同假死一回。
有一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:有一天,叶读到一个报道,关于一个女学生怎样考上北大。报道中说,这个女学生头脑里没有任何杂念,只有读书,目标就是要考上北大。因此,她每时每刻都在读书,上厕所蹲在马桶上,手里都捧着课本。读了这篇报道,叶找到了自己的偶像,从此模仿那个北大女生。如果有一点空闲她没有用来学习,她就会狠狠地责怪自己。结果,她把自己整垮了,被妈妈带来接受心理疏导。
叶跟我谈话,我发现她的思维是单一的,盯着一个点,就看不到其他了,似乎她的整个生活就只有那一个“点”。
在情感上,她也很幼稚,看她说话的样子,你开始会以为她是在模仿一个小孩子,故意跟你开玩笑,听着听着你会发现,这就是她的方式,她就是一个小孩子,就是用小孩子的方式说话。
在跟同学相处的时候,叶会常常受伤,她也不知道为什么。
但是,这些都不是我要写这篇东西的目的。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感想性的文字,是因为我在叶的身上看到了一种“成长”。
看到这个,我心里就欢喜。
今天,叶对我说了一些话,我大略记了一些,如下:
叶说:我长大了。
我听了,觉得有点突然,就说:一段时间不见,怎么就长大了呢?
她说:看到高三毕业生踏出校门,那一刻,我长大了。
现在,叶成了一名高三的学生。
叶说话很简洁,总会触到最本质的地方。
我便相信,是在那一刻,她长大了。
但她并不是一下子长大的,在发生“长大”的这一刻之前,有许多的因素都仿佛在预备着,等到那一刻到来,好让成长就在这一刻发生。
我们谈话中,叶讲到她的一个同伴,她对那个同伴的评价也是简洁和触及本质的。
她说:那个同伴的心是飘的,因此,不知道什么时候哭,什么时候笑。
她这样说的时候,大概也知道,她以前也是这样的。那个时候,她的心也是飘的。但现在,她的心回来了。
叶是一颗艺术的种子,但这颗种子在以前是随风而飘,一直不落在大地上,不落在土壤里。
或者,她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地;或者,她不确定自己的土地在哪里,因此不落下来。
但现在,她落下来了,落到实处,沉潜下来,在那里扎根,发芽,开花,结果。
我知道,她会长得茁壮,长得蓬勃,成为自己。
她回顾自己的过去,跟现在做了对照,有了反思,有了觉察,她很高兴自己身上发生的那些变化,很高兴成了现在她自己的样子。
她说:以前,我玩不起,放不下。现在,我玩得起,放得下。
还有更多。
以前,她是非此即彼的,只看到一端,看不到另一端;以前,她是强迫性的,只看到一点,看不到更多;现在,她变得平衡了,变得开阔了,看到了生活中多样的可能性。
以前她不接受“不学习”的时刻,现在,她可以放松下来,让自己悠闲,并且享受这悠闲,并且在悠闲里有所创造。
叶对我说,以前,看到成绩好的同学,她就想去模仿他们,巴不得变成他们;现在,她看到成绩好的同学,发现他们中间有人很呆,即使后来考上了大学,还是很呆。
她解释说:这并不是说,我要成绩不好。我的目标是:成绩好,但不要呆。
要做到这一点,对她来说并不难,因为,她现在可以全神贯注学习,也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玩耍。
叶的妈妈见证了女儿的变化,但自己说不明白。于是问叶:你的老师和同学能够看到你身上的变化吗?
叶说:她们看不出来,但我自己知道。
妈妈问:为什么呢?
叶说:以前,我眼睛盯着黑板,但眼神是空洞的,我的心不在那里。现在,我的眼睛还是像过去一样盯着黑板,我的眼神却是有光彩的,我的心在那里。
她还说:以前,我看别人,让自己按别人的方式去做,为了做别人,抹煞了自己。现在,我有自己的目标,按自己的方式去做,就可以做成自己。
我听了,就说:是的。有目标的生活,也是有动力的生活。这动力不是来自于跟别人比较,不为了得到别人的评价,而是来自于自己,而是要去成为自己。
过去,叶要跟所有的人好,想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她。因此,只要有一点不好,她就会花许多的精力去弥补,要堵住任何一个漏洞。结果是,她顾此失彼,还是遭致别人的“误解”、“不满”,以至于她一度开始逃避与人交往,躲在家里不出门。
但现在,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或理解:跟自己有深度关系的朋友总是少数,因此,我不求跟每一个人好,但可以尽量友善对待每一个人。
现在,叶不像过去那样紧张兮兮地生活了,也不会看着别人怎样,自己就慌张起来。
她让自己多有一些空间,多有一些闲散的时光,可以从中长出创造性、自发性,长出艺术、主动精神……
叶对妈妈说:有时候,我也会有缺乏动力的时段,但你不要来管我,让我自己来管,这样我就可以有机会在那里扎根了。
这次谈话,大多是叶在讲,我在听;听的时候,我带着一种欣赏、惊讶、欣喜、赞叹……
最后,我对叶说:我想写一篇文章,把你经历的成长告诉更多的人,让他们为你高兴,也让他们学习成长。
叶说:好呀。
我说:那,我们来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名字,就叫:心回来了。或者:那一刻,我长大了。
叶喜欢后面这个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