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学富 发布时间:2017-12-12 15:30:21 字号: 大 中 小
在现在的社会,人们变得越来越忙,有各种各样现代的东西,把人分开了。做父母的,很少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,或者,即使在一起,也缺乏有质量的相处(quality time)。结果是,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产生了问题。孩子的反应是:把房间门一关,呆在里面,不让父母进去。这样,孩子的房间,就成了他封闭自己、排斥父母的城堡。
孩子的本意是跟父母有好的关系,但因为得不到,反而拒绝关系,把自己隔离开来。他们似乎不喜欢父母关心他们,总说:不要管我!他们总有情绪,动不动把自己关在门内发泄,不让父母知道。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他们,他们使用一切方式捍卫自己的城堡。他们对父母说:“我就是要一个人,将来也要一个人。”
父母往往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,以为孩子很怪,但也只能在孩子的城堡之外徘徊、无奈、望“门”兴叹。父母很惶惑:“这孩子怎么啦?”也有父母说:“孩子一到青春期,简直成了神经病。”又说:“至少也是半个神经病。”
那关闭起来何止是房门,更是孩子的心门,关在里面的是何止是孩子,还有他的孤独与愤懑。
以上的描述,也正是我的儿子王逸尘一度出现的情况,那时他12岁。
我渐渐意识到,正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对抗,容易走极端,容易说极端的话,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来。但用心的父母会发现,孩子在情绪之下所说的话,所做的事,全是跟自己真实的意愿正好相反。在说过、做过之后,很快就过去了,父母越是跟他较真,越是会激发他的极端反应。
青春期的孩子所言所行,父母常常听不懂,看不懂,也会信以为真,就以为太可怕了,急于纠正,就更容易跟孩子形成对抗。最典型的情况如:
当他们说“我要一个人”的时候,他们实际上是渴望关系。当他们把门关起来的时候,他们真正是希望父母走进他们的内心。当他们说“我不要你管”的时候,他们最深的感受是,因为缺乏被陪伴,被关顾,心里感到难受。当他们嘴里说“我不在乎”的时候,他们内心里其实是非常认真的孩子。
我终于有了一个觉悟:把孩子的话反过来理解,然后根据这个理解作出反应。结果总是好的。
例如,孩子说:“我不在乎这个家。”父母听到:“这个家对我很重要。”
孩子说:“我就是想一个人住。”父母听到:“我真的很想跟你们好好相处。”
这也是基于我跟王逸尘打交道的一个告诫:父母千万不要跟青春期的孩子过不去!它会产生两个后果:一,你最终搞不过儿子,让自己受了损害。二,你损害了孩子,把孩子弄出心理毛病来。
孩子身上有一个最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:在他从父母的关系里感受不到爱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,他宁愿把自己毁掉,还以为这是在毁掉你(父母)的孩子,让你受惩罚。
有那样一段时间,王逸尘有许多情绪,跟我的关系疏远了,他把自己房间的门关了起来,独自住在自己的城堡里。他说:“我要一个人。”我和孙闻都意识到,有两个月时间,我们因为忙于筹办一个会议,完全把儿子忽略了。紧接着,我又要赶写一本书,常常住在郊区的房子里,在那里写作。有时候回到上海路的家里跟孙闻和孩子们住一住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,王逸尘内心里累积了许多情绪,表现为拒绝我们——我和他妈妈。在他的拒绝里,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愤怒的情绪。再朝深处看,我们又看到一种要求关系的愿望。
孙闻对我说:“儿子12岁了,父亲需要更多参与跟儿子的关系。”因此她提议我住回来。又因为房子小,女儿要跟孙闻住。孙闻说:“你得跟儿子住在一个房间里。”孙闻这样说,我的第一个反应是:“这不可能啊。”特别是在这一段时间,儿子的房间已经成了他的城堡,进去看一下都难,何况要住进去,跟儿子住在一起呢?
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。
我知道,要做成这件事,需要做许多准备。因此,就在这一段时间里,我每天都回家来,跟孩子们在一起玩,尽量让我跟王逸尘相处的时光变得愉快而轻松。玩着玩着,儿子跟我的对抗就减少了,从故意拉开距离,到有意识接近一些。接下来,这种关系可能变成一个通道——或许儿子会愿意让我住进他的城堡。
有一天,我们又跟王逸尘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间,时机也就到来了。
这天晚上,我们一家人在这个小房子里玩到很晚,我像往常一样要回郊区的房子去了。这时孙闻对儿子说:“爸爸辛苦,这么晚了,还要到另一个房子去住。这一段日子,爸爸想跟你住在一起……”
我也顺势说:“爸爸这一段时间工作太累了,不想这么晚还赶回另一个地方住,想在你的房间里住一阵,怎么样?”
儿子本来是不情愿的,但也不忍心拒绝爸爸的请求,他犹豫了一下,提了一个条件:“但是,”他说,“你住在我的房间里,就像没有住在我的房间里一样。”
我立刻答应,说:“好好好,我知道了。我住在你的房间,就像没有住在你的房间。”
我理解儿子的意思是,我可以住在他的房间里,但不要干涉他,他可以像往常一样做自己的事……
我全都答应。
就在这天晚上,我住进了儿子的城堡。
房间里有一张架子床,我睡在上铺,儿子睡下铺。在那样一段日子,在那样一些夜晚,我坐在上铺看书和写作。儿子就在下面的书桌前读书、做作业。我们两个人相对无语,各忙各的事情。但在内心里我们都觉得好,开始适应并享受父子相处的时光。好久以来,我都没有这样跟儿子如此亲密相处过,我开始了解儿子,而且,令我欣喜的是,我第一次看到儿子如此认真做作业、读书,做自己的事情。
有一次,王逸尘对我说:“爸爸,我在下面做事情的时候,一抬头,看到你在上面看着我,我吓了一跳,才想起来,房间里还有另一个人。”
我笑笑,说:“爸爸要是有隐身术就好了。”
事实上,儿子不喜欢被盯着,但喜欢被关注,这关注里有一种关爱。他也在意并且有点享受我跟他在一起——我在上铺,他在下铺。我学习,他也在学习。在这些日子里,他会问我一些问题,会跟我谈一谈学校的事情,我听,但不做评价,更不批评,也不出主意、提建议。我想,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“住在他的房间里,就像没有住在他的房间里一样 ”。
我珍惜住在儿子的城堡里的日子--一个父亲,以他的勤勉在影响着自己的儿子,跟儿子联络起来了。
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,我跟儿子的关系里没有了冲突。我发现,儿子也在暗暗模仿着他的父亲身上的那些好的东西。我更了解我的儿子,对他更有信心,更爱他。
后来,我们一家人搬进郊外的大房子里去住了,我时而回想起跟儿子住在一个房间的日子,我的头脑里会闪现一首歌:我睡在上铺的兄弟。是的,在那段时光里,我成了王逸尘“睡在上铺的兄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