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面的意义

浏览量:3791

来源:chinancc.net 作者:王学富 发布时间:2017-12-15 16:13:42 字号:

鲁迅与直面

 

“直面”一词,来自鲁迅的“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”。直面思考的文化根源,也是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文化心理学思想。鲁迅考察中国的文化心理与性格,有一个根本的发现:封建专制的压抑、异族的奴役、改朝换代的战乱,形成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逃避心理,其基本表现如,不敢面对人生的真相,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,妥协,卑怯,自欺,盲目自大,追求虚假的自我安慰,等等。阿Q性格的本质,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,代表着一种心理的、精神的逃避。当年,鲁迅“走异路,逃异地,去寻求别样的人们”,在西方文化里找到“精神界之战士”,视之为改良中国人逃避性格的药方。鲁迅还从中国文化传统发现被他称为“中国的脊梁”的人,都是这种具有直面精神的人格类型。在我看来,不管是“真的猛士”,还是“精神界之战士”,还是“中国的脊梁”,他们的人格中都体现一种直面精神,可以称为“直面人格”。“直面”是鲁迅思想的根本,是鲁迅寻找的一条精神改良的路,是鲁迅为中国人获得医治和成长而开出的一剂“猛药”。“直面”集中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的意义。


这些年来,沿着鲁迅的思想轨迹,我在心理咨询的实践里,探索与发现一种普遍而根本的“逃避与直面”的心理现象,其基本点是:心理症状的本质就是逃避,而心理成长的奥秘就是直面。人生是一个面对恐惧和处理恐惧的过程,每个人都在这个生命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,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它们。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直面,这是生命成长的根本问题。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里,选择的结果在不断塑造着我们,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,过怎样的生活,就看我们在怎样做出选择。


下面我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阐释一下“直面”的意义。

 

直面是挑战

 

韩国的心理治疗专家沈相权博士曾经问我:“‘直面’是不是‘对抗’?”我说是的,但不止于此。后来,金仁哲博士跟我交谈,提到一个词,叫“勇于挑战”(the courage to challenge),这反映的是“直面”的一个本质。鲁迅有两句诗——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——对理解“直面”非常重要。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勇于挑战,敢于拒抗,能够坚持自己,其中反映出一种抗俗的精神;第二句诗讲的是爱,讲的是关系,其中透露一种谦逊的态度和献身的精神。这两层意思构成了“直面”的基本内涵。


从一个人出生之日起,他就进入一个成长的文化环境,其中有各种因素在对他产生影响,大体上说,有好的因素,有不好的因素。成长的意思是,一个人跟这些因素发生互动。面对好的因素,他需要与之建立关系,把它们变成成长的资源;面对不好的因素,他需要发展一种拒抗的能力,敢于与之断绝关系。“直面”的意思首先是,遭遇阻碍和损害的因素,敢于抵抗,敢于拒绝,敢于对负面因素或势力说“不”,敢于坚持自己,最终才能成为自己。“逃避”的意思则是,一个人在生活中不能做到有效拒绝和抵抗,以至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压抑和损害,他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。在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里,我发现一个最普遍的情况是:一个人之所以发展出心理症状,往往不是因为他缺乏生命的潜能和生活的资源,也不是因为他较少遭遇人生的挫折与伤害,而是他在遇到各样的挫折与损害的时候,缺乏一种挑战和拒绝的勇气与行动。他的欲求很强,自我却很弱,他很想成为自己,却不能确认自己,更不能坚持自己,他看到太多的困难,体验过多的恐惧,感受太多的无助,却看不到自身的潜能和资源,也不敢充分使用这些潜能和资源。人生是一场为了成为自己而进行的战斗,一个人在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——是直面还是逃避——与环境因素发生互动,这决定着他过怎样的生活,成为怎样的人。直面治疗的根本是帮助一个人发展一种挑战能力,敢于对抗和拒绝一切贬抑人、损伤人的因素和势力,坚持成长,最终长成自己。

 

直面是关系

 

“直面”并不只是“横眉冷对千夫指”,并不是要把人们变成一个个“怒目金刚”。“直面”还有温爱柔情的一面,就是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。如果说“横眉冷对千夫指”是阳,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则是阴,“直面”是刚柔相济、阴阳相守。我们前面讲到“直面”的一维,即“拒绝”,现在我们再来讲“直面”的另一维,即“关系”。


“直面”是一种具有成长意义的关系。人是关系的存在,世界关系的网络,在关系里,有生存和成长的丰富资源。考察症状的根源,我们看到关系的损害。一个人因为在关系里遭受的伤害,使他发展出一种伤害性的关系。症本质的本质之一,就是关系受损。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一个人跟自己建立了损害性的关系——他不断折磨自己;人格障碍往往反映一个人跟他人建立了损害性的关系——他不断折磨他人。症状的另一个本质,就是关系中断。当一个人陷入症状,他跟他人、跟世界的关系就变得薄弱起来,变得单一,甚至中断了。这时他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里,他内在的潜能受到了压抑,生活的资源变得枯竭了,他的成长进程就停滞下来了。


“直面”具有治疗的意义,这表现为,它是一种信任而开放的关系,一种真实而坦诚的关系,一种直接的、面对面的相遇,双方互相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,共同寻求医治与更新。这种关系在咨询室里发生,在求助者与治疗师之者发生。我们可以说,直面的治疗,是关系的治疗。它是促进对方成长的关系,而不是刺激对方依赖的关系。直面的治疗,邀请陷入孤立的当事人走进关系,用真实的自我与咨询师发生互动,从而恢复和重建生活中的各种关系,发展建立关系的能力,形成有利于成长的生活风格,获得真正的成长。

 

直面是真实

 

生命的本质是成长,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——不是虚妄的自己,而是真实的自己。然而,在生活中,在心理咨询的经验里,我们看到许多人不能真正成为自己,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,人不敢真实。如果我们透过症状去看人,会看到人的过度防御,看到人的面具,看到人在各样的伪装里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了。


“直面”是真实,具有治疗的意义。当我们了解症状的本质,就会赞同卡尔·罗杰斯的话: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让人“从面具后面走出来”,“活出真实的自己”。也会赞同陶行知的话:“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”。直面的治疗有一个核心话语:真实才有力量!因而,直面强调,治疗师以自我的真实去呼唤对方真实的自我。我们相信,一个戴面具的治疗师,不能帮助一个躲在面具后面的当事人去解释他自己。


“直面”是真实,还有文化的意义。前文提到,“直面”一词原自鲁迅的“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”。这句诗的第一个字就是“真”,“真”是“直面”的本质,只有具有“真实”品质的“猛士”,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。在鲁迅的创作里,阿Q性格的本质就是逃避真实,他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、麻醉自己,逃避生活的真相和内心的苦痛。阿Q想做英雄,但因为不真,就不能成为一个“真的猛士”,反而失掉了存在的意义。在鲁迅的考察里,我们文化的最大悲哀在于对真实的压制,这导致“诚”与“信”的缺乏,“哄”与“骗”的盛行,这种现象,于今尤烈。因此,文化的更新也是直面治疗的目标。

 

直面是觉察

 

“直面”是觉察,觉察也是直面治疗的根本。当我们人有所觉察,对症状有所觉察,我们就开始发现,在很多时候,人生活在盲目里,很多在人们眼中看为“恶”的事,不是出于“恶”本身,而是出自“盲目”。症状的本质便是盲目,它源自人性的盲目。这种盲目,用耶稣的话说就是,“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”。在直面治疗的考察里,症状的内在根由,是人内心里长期累积、未加处理的创伤经验,这是恐惧或不安全感的源头,驱使人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各样的方式逃避,或防御,或退缩,或拚命工作,或追求完美。所有这一切,都在潜意识里进行,人不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。

因此,直面治疗的根本,是促成当事人获得觉察,包括对自身的觉察,症状的觉察,对他人的觉察,对世界的觉察。具体来说,直面的治疗会帮助当事人了解他的恐惧及其根源,了解他害怕什么,为什么害怕;了解他在逃避什么,为什么要逃避,要逃到什么地方去;了解“世界末日”是真的事实,还是他头脑里的恐惧幻象,以及产生这种幻象的内在根由和现实原因,等等。当事人获得觉察,看到症状的本质,就会中止逃避的脚步,转而走上直面的道路。


直面治疗的目标,是让人过觉察的生活。这觉察包括:我们知道自己是谁,在做什么;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为什么要到那里去;知道我们现在走到了哪里,离追求的目标还有多远;知道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根本;知道人不可能完美,世界没有绝对的保障;知道受苦是不可避免的,但人可以选择为意义而受苦,在受苦中发现意义;知道生命是有限的,但人依然可以活出存在的价值,等等。当我们获得这样的觉察,我们就为自己建立一个存在的基础,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。

 

直面是穿越

 

一个人获得觉察,但还没有真正实现“直面”。直面的治疗必须落实在促成当事人的行动之中,这个行动我们称为穿越。

当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,会发现自己是有限的;当我们诚实地面对生活,会发现生活是艰难的。这是人生两个最基本的既定条件,每个人都在这两个条件下生活,经历自己的有限与生活的艰难,从而获得成长。面对生活的艰难,每一个人都有两个选择:或绕道而行,或穿越而过。绕道而行是逃避,它的结果是症状;穿越而过是直面,它的目标是成长。

直面的治疗强调穿越的能力,它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对生活艰难的穿越,一是对内心恐惧的穿越。生活中那些让我们感到害怕、难受的人、事物、场景,构成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地带。成长中的创伤经验在我们内心里聚集起来,形成我们内心里的恐惧长廊。症状反映的外面情景是:人回避生活中的艰难地带;症状反映的内在光景是:人回避内心的恐惧长廊。直面的治疗,就是帮助当事人实现双重穿越:穿越人生艰难地带,穿越内心恐惧长廊。

 

直面是超越

 

“直面”具有超越的意义,这首先来自我们对心理症状的理解。症状是一种心理封闭的状态,反映一个人陷入一种隔离的、局限的自我体验里。在这个状态里,他只看到事件的注定性,看不到生活的可能性;只看到自我,看不到关系;他被伤害性的情绪所困,把自己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了;他的认知是非理性的、偏狭的;他的关注是琐碎的、片面的,他的心灵阻塞了,看不到爱,看不到意义,充满了不快乐、无价值的感受。直面的治疗强调超越,就是帮助当事人从事件、情绪、观念、心灵的囚牢里解放自己。直面的治疗者,如同鲁迅所描绘的神话英雄,要“肩起黑暗的闸门”,解救囚禁在地牢的人们,“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”。


“直面”的超越意义还源自我们对治疗的理解:心理问题并不一定是要消除的,它常常是可以被超越的。在直面心理学看来,症状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,而是一种体验,一种态度,一个象征。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出现某个“异常”,他对之过度关注,长期关注,他就在把“异常”发展成一种“症状”。说症状是一种态度,其中反映当事人这样的看法:症状是强大的,我是弱小的;症状太可怕了,我害怕;症状控制了我,我没有办法等。说直面的治疗是态度的治疗,体现在这样一句基本话语上: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,症状大于你;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后,你大于症状;直面的治疗就是让你经历一个过程,在其中长“大”。直面的治疗,就是把这句话语变成当事人的超越态度,让他发现:原来我大于症状。


“直面”的超越意义还表现在帮助当事人发现生活的意义。症状显示出的一个深层问题是:当事人生活在表面,失掉了存在的根基;当事人被自己的情绪所困,看不到生活中的可能性;当事人面对生活的艰难,只想躲避它们,却不愿经历苦难,从中发现意义。直面的治疗也是深度的治疗,体现为帮助当事人追寻生命的意义,从而超越生活的境遇;帮助当事人过有热情和梦想的生活,从而摆脱现实的羁绊;帮助当事人脱离心理的困扰,获得心灵的自由;帮助当事人放弃被动的生活,成为生活的创造者。

 

直面是中国本土的心理学方法

 

在中国文化背景中从事心理咨询,我们总结实践经验,进行理论思考,吸收本民族的文化资源,借鉴西方心理学思想,正在探索和发展一套中国人自己的心理治疗理论方法。我们的基本理解是:症状的根源是恐惧与逃避,医治的本质是直面与成长。现在,我们终于可以鼓足勇气,说出一个独特的名字:“直面疗法”。


在探索和发展直面疗法的路上,我们得到许多同行的理解、鼓励与支持。


2007年,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联合韩国专门心理治疗院、香港辅导与调解机构在南京举办心理咨询与治疗研讨会,我接到陈心洁博士的来信,信中的一段话令人颇受鼓舞:


三年多前,因为机缘巧合,我来直面心理咨询中心观摩和做辅导培训,认识了直面的创办人——王学富和孙文,被他们的热诚和抱负所感动。回到富勒心理学院,我向我当时的导师Al Dueck分享在直面的收获,引起他对“直面心理”的强烈兴趣,自此与直面结下不解之缘。在美国,我们谈到许多关于如何把心理治疗与本土文化的结合,而直面是我们在东方发现的一颗宝石,闪烁着非凡的哲理和执着,让我们看到了实现中国心理学的希望。


王学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深厚的基础,因此,他看心理治疗的角度不为西方的文化所拘束,而更能自由地发挥他从鲁迅文学里所悟出的“直面方法”。未来,我希望有更多的合格的、资深的辅导员能从直面诞生,并且怀着一颗热爱祖国文化的心,不因惧于西方心理学的强势而削足适履,把中国人的优秀传统与智能遗留在辅导室之外。


直面心理学方法的探索,也得到西方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如霍夫曼(Louis Hoffman)、孟德洛维兹(Ed Mendelowitz)、施奈德(Kirk Schneider)、塞林(Ilene Serlin)等的鼓励与支持。目前,他们正在通过美国的存在—人本心理学刊物介绍这个来自中国的直面心理学理念与方法。


在国内,我们更得到心理学界同行和前辈的鼓励与支持。王国荣博士很早就开始对探索直面方法的文章有所关注,称“直面方法”是最具中国本土性质的心理疗法之一。2010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存在主义心理学国际大会上,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日昌教授把“直面疗法”称为在中国最有资格被称为流派的心理疗法。


这些鼓励的话语和支持的行为,都激励着我继续探索直面的意义,发展直面的方法,让中国人得益,也让世界心理学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。

 


下一篇:直面心理学 上一篇:直面之道